close

來談談交屋狀況吧!

一般舊房子主要就是驗屋、然後找律師處理交屋跟付款問題,但是新房子交屋狀況就會很多。

 

新房子在交屋之前,律師會跟你聯絡交屋時間、需要事先到律師那邊處理後續付款問題。

一般頭期款律師會要求開立 Bank Draft (銀行匯票),然後會有一個清單詳列所有費用、包含頭期款、總價、貸款金額、土地丈量費用、保固登陸、客變價格、地稅、交易稅金、律師費用,甚至小到連影印費用、掃描費用都列在上頭;等房子拿到使用執造後、律師會通知你去領鑰匙,如果當下有甚麼大問題得趕緊聯絡律師商量因應措施,例如可以要求律師扣下部分款項。

其次就是銀行撥款之前會要求屋主預先買好房屋保險。

接著就是等律師通知交屋時間,去找律師拿鑰匙跟屋主證就行了。

 

一般交屋之後,會有 30 天的緩衝期、有任何問題可以上網反映;我們的律師建議 「不論大小問題一律拍照反映」,登錄完後政府會要求建商限時改善、否則就可以從政府那邊領到一筆修繕賠償金,後續政府會跟建商索償。

跟建商反映也行,但是如果建商在 30 天內沒有處理好,自己又沒有上網登錄問題、那就會錯失跟建商要求改善的機會。

交屋當天可以跟律師要求反映問題的網站位址,必須跟建商拿到一個保固的 Enrolment Number (房屋保固的登記號碼)、然後自己上網去註冊,30天之內就可以自己上網去反映問題。

https://myhome.tarion.com/hop/

因為保固不同,除了30天的反應表格之外;另外還有一年、兩年、結構反應表格(結構保固七年),有任何故障、必須要在每個表格截止日前上網填寫。

如果建商沒有給 Enrolment Number(故意?忘記?),那就得撥電話到保固的客服去、客服會給你 Enrolment Number的。

 

交屋之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例如水電瓦斯申請、申請信箱鑰匙。

然後有很多單位必須變更地址,像稅務局、銀行、汽車保險、個人保險、汽車牌照駕照、健康保險...

以倫敦地區來說:

瓦斯申請 https://www.uniongas.com/

水電註冊 https://www.londonhydro.com/site/#!/login

信箱鑰匙 https://www.canadapost.ca/cpo/mc/app/cmb/existing_state.jsf

熱水儲熱桶租借 https://reliancehomecomfort.com/london/move-request-form/ 

 

來列舉一下我們家的交屋狀況吧。

1.

首先是車道跟草皮還沒有鋪設、階梯暫時用木梯子替代,建商解釋「車道跟草皮必須經由政府許可才能夠鋪設、所以需要時間,階梯到時會一起做好」。

我們交屋是五月,車到六月底才開始鋪設、然後草皮要延到七月,七月到了建商又延期到十月底。

 

IMG_3942.JPG

 

2.

尚未鋪設草皮的位置一到下雨天積水很嚴重,再加上防水沒有做好、導致地下室滲水;而且下滲的水會觸動地下室的抽水機,除了耗電之外,抽上來的水排到屋外後又會再次滲到地下室。

目前抓到漏水點有三個: 1.水管接頭沒有包好,樓上用水時地下室會滴水;2.戶外積水太嚴重了,導致水從地下式的抽水機管道滲出;3.建商牆角在上防水膠時施工沒有很仔細,有局部位置沒有防水膠覆蓋。

建商帶了機器來把濕的地方吹乾抓漏,然後把機器打開後、隔了一周都沒有來修補漏水的位置...就放著機器在地下室耗電。

濕氣太重也導致地下室的木板嚴重發黴,光是清除黴菌、花了我不少時間。

後來買了除濕機、又補了防水漆~~~

IMG_4068.JPGIMG_3993.JPG

(屋外大的排水管是屋頂的排水管,小的那跟是為了防止地下室淹水、從地下室抽水馬達接出來的排水管;因為地下室滲水,建商只能讚時先把地下室的水吹乾再抓漏、右圖)

 

IMG_3992.JPG

(左上角那個館子就是地下室抽水馬達連接到屋外的排水管,地板都有很明顯滲水的痕跡)

 

之後每次下雨地面都會發現這樣的水痕,索性請建商將隔熱棉全數拆下、也測了濕度。

不同於之前的漏水,後續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正常而言,我們一樓以上的溼度是40%左右、但是地下室是53%,濕度沒有比台灣高;但是一樓跟地下室的溫差可以差3-5度,高濕度加上低溫、就會讓水氣迅速在牆面上冷凝,只能除溼~~~

所以很多加國人並不會在一開始裝潢地下室,問題都確認了以後再考慮裝修問題會比較好一點。

 

3.

裝設網路時才發現建商在蓋房子時忘記拉網路線了!!!

正常網路線必須從地下預埋的管路拉進地下室,再從地下室配線到各個樓層;管路倒是有預先埋設,但是建商忘記預先拉線到地下管路,所以網路公司必須從戶外走明線、從外牆鑽孔拉線進地下室,然後再用網路線接到樓上。

原本的網路路由器是含有 Wifi 發射器的,現在只能擁有線網路拉到樓上、再額外買個 Wifi 發射器裝上;我們附近有鄰居更酷,就直接把洞鑽在樓上。

我們剛好在邊間,所以可以鑽洞...很難想像中間的住戶該怎樣才能把網路線拉進屋子裡?

很多加拿大的朋友告訴我,這是加國房子很普遍會發生的烏龍案件;所以申請網路時、網路公司多半會預設 2- 5 小時的網路安裝時間,Bell 的工程人員告訴我「他曾經遇過最誇張的狀況是車庫剛砌好、還沒乾,他得要幫屋主把車庫磚塊搬下來;拉好網路線之後再幫屋主把車庫的磚一塊一塊的砌好」

建商說網路不是他們的責任、是網路廠商必須負責的;網路廠商說他們得跟建商商量,需要一個多月時間才能確定後續處理方式。

IMG_4067.JPGIMG_4065.JPG

(左圖那條黑色的線就是網路線,從外牆鑽孔拉進地下室;然後網路公司把網路盒放在配電箱的上面、黑色那個盒子)

 

4.

沒有廚房跟浴室檯面。

建商說是因為缺料,必須等兩周才會有料;所以搬進去後暫時沒有洗手台可以用,廚房的所有檯面也都還沒有到貨。

另外,我們廚房的洗碗槽應該是雙槽的、但是廠商安裝的是單槽;我們跟建商詢問了這個問題,建商說「雙槽的洗碗槽缺料,因應交屋期限、暫時給我們一個單槽的使用。」

IMG_3939.JPGIMG_3938.JPG

 

兩周後好不容易等到檯面安裝了,卻變成沒有水龍頭可以用;還得再等水龍頭安裝!

而且浴室的水龍頭一拆掉,居然發現櫃子裏面沒鎖好、櫃子底部已經發霉了,缺東缺西的、一點都不像已經交屋了的房子。

而且工人一下子就跑走了,根本找不到人處理水龍頭跟櫃子的問題;後來忍不住跑到工地去堵工頭,他才撥電話找人來處理。

處理完了櫃子跟水龍頭,工人又忘記安裝櫃子背後牆面的背板磁磚,又等了一周才來安裝磁磚背板。

加國房子都是木造建築,搬運檯面跟水槽過程、樓梯外牆被撞破很多個洞,這也必須記錄起來要求建商修繕。

 

IMG_4080.JPGIMG_4072.JPG


 

 

個人覺得加國的廠商處理事情並沒有很積極,而且態度很耍賴!

例如我們的樓梯很尖銳,孩子撞到額頭都刮傷了;跟建商反映,他們說「那個不是我們的工作,要去跟樓梯廠商反映。」

地板有出現傷痕,建商說是我們自己弄傷的;問題是他們的工人進進出出的,一大堆問題還在處理、天知道是誰弄傷的?

必須很明確點出問題、自己跟建商協調,很多時後說了也不一定有用。

 

剛開始,工人當然死不認帳、一直說這些東西是我們自己弄壞的;後來我直接上 Tarion 保固的官網去投訴。

下午兩點把單子送出,建商老闆 2:10 就出現了...老闆親自監工,在 3:30 就修繕完畢了!

建商老闆還跟我抱怨,他說「直接跟我們的客服反映,效率就會這麼快;你跟 Tarion 反映,根據規範、我可以三個月後才來修的。」

(問題是我已經等兩周了,如果我沒有上官網去填單、可能你們根本不會來維修)

建商修繕時一定要有人看著,要不然一轉頭可能會發現家裡的地毯被拉去墊油漆或者化學藥品,而且工人們必定會裝傻、一下子就會損失慘重!!!

 

另外還有收信問題。

在加國搬新家得跟郵局申請信箱鑰匙才能開信箱拿信;搬進新房子後,因為沒有信箱、所以郵局根本無法投遞信件,也沒有辦法申請鑰匙。

所以郵局會撥電話來解釋無法申請鑰匙的原因,這時候要問「郵件要去哪裡領?」

郵局人員在電話中會把被發信件的地址告訴你,直接到那個地址去領信件就行了、麻煩的得要經常去問有沒有信件~~~

 

除了交屋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的消費糾紛,例如:

我們訂了一套沙發,當初廠商(Accents Home Furniture)收我們 100 加幣運費、答應幫我們班上二樓;搬運工人來時認為樓梯太小搬不上去,工人撥了電話後公司同意退費、接著工人把東西搬走了,最後廠商居然拒絕退費、要求我們換成商店點數。

他們的理由是「他們有丈量服務、但是當初我們沒有要求他們丈量,搬不上去不是他們的責任」,所以要求我們自己吸收 100 加幣的運費;問題是從頭到尾就沒有提過丈量服務這件事情。

工人來的時候,剛好建商用起重機在幫忙吊掛冰箱等大型家電;我們也建議家具廠商用吊掛方式,建商用完起重機也願意幫忙、但是工人沒有接納我的建議就把家具運回去了;而且當初訂購,廠商同意幫我們倉儲、現在居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堅持退費,他們要收倉儲費用、還要加收 20% 重新上架的費用。」

這個消費就分後來報給 BBB (Better Business Bureau) 跟消費者保護機構 (Consumer Protection Ontario),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安省並沒有法律可以要求廠商退費。」

如果沒有白紙黑字寫得非常清楚、非常細節,其實對消費者很沒有保障;例如家具公司同意將傢俱班上二樓客廳,就必須在協議書上註明 in place、否則搬運工人也可以把傢俱丟在門口就離開。

建商老闆告訴我「這是加國傢俱廠商常用的手段,建議我們未來不要跟小公司購買傢俱。」

 

有時候趁著特價的時候也可以撿到很不錯的家俱,問題是有些便宜的家俱訂購之後、等很久很久都不會到貨;只能一直等、等不了只好去退貨,我猜這應該也是一種行銷手法吧...讓你買了許多家具後,最便宜的那個一直等不到。

 

不只有買屋交屋,跟加拿大人做生意真的要非常小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醬爆橘子 的頭像
    醬爆橘子

    醬爆橘子的加拿大新生活_London Ontario, Canada

    醬爆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