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次貼了一篇新移民在加拿大求職準備工作,匆匆又過了好幾個月、說穿了還是因為懶得更新。

 

今天分享一下橘子個人的加拿大求職經驗(想到甚麼說甚麼、有機會再增補),說是加拿大、其實有些履歷也投到隔壁的美國去了,畢竟加國的工作機會不如美國多。

在加國有些工作需要的是直接走進去詢問、我認識一些朋友是直接走進銀行詢問工作機會然後直接面談、最後留在銀行工作;也有一些朋友在餐廳、超市或者精品店工作,大概也是走這個程序,尋找這類工作需要一點勇氣、但是機會也最大。

有些朋友跑去開 UBER 或者做起機場接送生意,也很不錯;只是有些城市並沒有開放 UBER、例如溫哥華,下載 UBER App 查詢一下就會知道。

 

這篇文章主要想分享網路的求職經驗。

自從加國朋友告訴我加國公司很在意 over qulification 的問題之後,我自己也有點好奇、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會遭遇到這方面的困擾。

 

嘗試過後,說真的、我的加拿大求職經驗真的不是很順利。

因為我的兩個專業是半導體製程跟地質學(岩石礦物學),加拿大並沒有太多跟半導體直接相關的工作、有的多半是半成品的包裝以及跟程式語言相關的工作;材料相關產業加國本來就不多、採礦跟石油產業這幾年不是太景氣,目前這些產業徵人主要都以勞力性質的工作為主、並不是很需要高學歷工作者,最終能夠投的工作很有限。

加國人都會建議畢業前半年開始找工作、我也是這麼做的,也曾經有人力仲介公司透過 LinkedIn 跟我聯繫、但是並不多;仲介們一聽到我還沒有畢業就立刻說掰掰了,我確實是提前半年開始找工作,仲介透過 LinkedIn 聯繫我的時候也大概在這個時間範圍內、但是他們更期望找到能夠直接上工的對象。

 

以上是廢話,直接進入正題。

 

跟多數人一樣,我的求職方法也是上網搜尋職缺、然後丟出履歷表。

履歷寫好後,先走進 CCLC 請顧問們幫我順順文法、並微調一下排版 ;如果顧問表現出缺乏熱枕、可以委婉地要求換一個或換個單位求助,之前遇上一個華人顧問說話很酸、默默離開後轉向其他單位的顧問求助,一個月後那個華人顧問發現我都沒有回應她、突然又很熱情一直發郵件來詢問需不需要後續的協助。

 

修改後丟出去的履歷大約有 80% 石沉大海,接到回覆的、大致都是如下方這樣的:

 

We appreciate the submission of your application for the position of OOO at XYZ company.

After carefully reviewing your qualifications, we plan to pursue other candidates that more closely matc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is position.

If you applied for other similar job openings you may still be under consideration.

 

說白一點,就是直接被打槍。

因為是制式回文、各家公司都雷同,無法看出問題點在哪裡!

 

真正得到回應,並且有面試機會的多半是學術單位。

學術單位有兩個缺點:

1. 待遇不高:如果不是產業工作,一個博士畢業生能夠談到的年薪大概就是 40000 - 60000 加幣、約聘一年或兩年。對於單身的年輕人還算是可接受的待遇,但是投報率挺低的、如果不是對研究很有熱枕的人恐怕心情會有點悶。

2. 工作內容很難定義:之前面試過一份某研究所 Techician 的缺,對方是八個實驗室合聘的、要同時支援八個實驗室所有師生的研究工作;唸過研究所的人應該都會知道,八個實驗室的研究內容很難有重複、不難想像八個實驗室合聘的工作會是怎樣的狀態,面試時八個老闆硬是說不出具體的工作內容、這樣的工作讓我覺得很恐怖。

當然有些人會覺得先應付一下,把工作拿下來再說;但是一份工作能不能順心取決於老闆的態度,我傾向於說清楚、以免未來產生糾紛,說清楚後如果對方不能接受也就算了。

如果會寫程式語言、懂得使用 AutoCAD,找理工類學術單位的工作會佔更大的優勢!

對於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可能要投很多履歷才有機會拿到面試機會、然後要耐得住被凹;時間上當然不會像台灣那麼誇張,但是在北美情緒陰晴不定的教授還是不少的。

如果指導老師背景強悍一點,可以讓指導老師幫忙推薦工作、會容易很多。

 

另外,加國(美國也一樣)非常在意推薦人,公司可能會發郵件或者電話連絡你的推薦人。

如果跟推薦人沒有談好,有可能發生某一個推薦人經常被打擾的狀況、個人覺得這是不好的狀態,可是新移民並不見得能夠找到多個恰當的推薦人。

如果推薦人是學校老師,那麼幾乎所有工作都可能會聯繫到同一個人、多面試幾次推薦人大概就被煩死了。

橘子我就曾經接到我導師的郵件,雖然事先打過招呼、依舊感受到導師不耐煩的語氣,隨即把導師從推薦人名單中移除掉。

很多人博士畢業得要投幾百上千份履歷才能獲得面試機會,如果要每個申請都知會導師、跟導師說清楚,找工作的過程真的會覺得很絕望。

 

再回頭說產業的工作吧!

 

被打槍了三個月之後,橘子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上面段落說了...北美非常在意推薦人!!!

然後我撥了幾通電話給以前業界曾經認識的朋友,並將履歷傳送給我的朋友們;幾天之後,朋友們紛紛回傳他們知道的工作機會、有些朋友甚至幫忙把履歷遞到公司 HR 去。

這一段時間是橘子我接到最多的面試通知的時間段,可惜工作機會 90% 以上都在美國、台灣、新加坡、大陸、甚至俄羅斯,而非加拿大。

 

Dear XXX ,

You have been referred by OOOO Liu to apply for the Systems Engineer III position with XYZ Company. To complete an application go to Systems Engineer III.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Thank you,
Global Staffing Department

XYZ Company

 

在北美收到這樣一封來自公司內部的推薦信,遠比甚麼都來得有用。

當我對朋友釋出需要工作的消息後,這樣的推薦信收到了不少、也面試了不少家公司。

朋友們會私下透漏他們公司的薪資結構,所以待遇談得也很不錯。

 

這時候我才真正了解三個問題,

第一個是高學歷理工科系人士在加國真的不容易找到產業界工作,除非是很受歡迎的領域。

第二個是新移民真正的敵人並不是能力或者年紀、而是有沒有公司內部的推薦人。

第三個是傳統理工科系畢業最好要懂得程式語言、否則找工作難度頗高;如果不會程式語言,那就去學或想辦法拿到加國的工程師認證、或者其他認證(例如 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另外,之前曾經在 Fanshawe 上過 OSLT (Occupation-specific Language Training),同學們組成了一個群組、那個群組也經常回傳工作機會,部份來自老師部份來自同學。

可惜的是 OSLT 同學來自各個產業,分享的資訊多半不適合自己的專業、還有半數並非技術類型工作。

以一個新移民來說,在加國甚至北美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難度確實相當大!

 

我個人也曾經花了一些時間找當地的 Job Centre 幫忙媒合工作。

其實也挺有用的,他們會從修改履歷、協助模擬面試開始做起,接著幫忙媒合工作。

但是他們的目標在於協助他們的客戶找到工作,至於這份工作適不適合、喜不喜歡就不在他們的考量範圍內了。

所以他們會建議客戶隱藏 over qualification 的部分,例如隱藏學歷或者部分工作經歷;假設是一份 Junior Engineer 的工作,顧問們可能就會請你隱藏部分學歷、以及以往某些特定的高階工作經驗,以增加求職的成功率。

如果急需要一份工作,Job Centre 是個很好的途徑。

 

但是身邊也有些朋友找工作非常容易。

說穿了只有一個點,就是會寫程式語言、或者有當地很欠缺的職業技能、例如程式設計師、電工、木工、建築工、理髮師之類的。

有個同實驗室的同學就毅然放棄碩士學位,轉念經濟、他們系上會協助他們到銀行實習最後留在銀行工作,這也是個好選擇。

 

(以下這段是抱怨)

其實我遇過一些台灣移民,到加國時間不長、找到工作後就開始以顧問自居做起生意來,做的是修改履歷的工作。

還是要強調一次,修改履歷不需要花錢、跑一趟當地的新移民輔導單位就可以了。

我們這個地方有 CCLC、有 Wil、有 Fanshawe College 的 Job Centre,前段時間去 Calgary 旅遊、在太古廣場也發現了類似的新移民輔導單位;當地的顧問修改出來的履歷並不會比較差,而且文法跟結構還更通順。

還有些人充當起移民顧問或者留學顧問,留學顧問倒是還好、移民顧問必須有牌,無牌的移民顧問是違法的!

不要把錢花在半路出師的顧問身上。

 

總之,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工作真的很辛苦!

還有,建立人脈很重要!!!

建議在當地考個職業證照、順便結交一些同領域的朋友或前輩,如果能夠互相扶持狀況會好很多。

 

arrow
arrow

    醬爆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